|咨询电话

027-85516152 (日间)
15327190618 (夜间节假日)

专题专栏

Special

黄疸病的中医特色疗法

发布时间:2022-02-06 来源:原创文章
字号: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古代医家认为黄疸以湿热为主,张仲景创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其中多以清热化湿和温化寒湿为主。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活血、解毒、化瘀等治疗方法。并认为治黄疸因人而异,同样是湿热,不仅有热重于湿与湿重于热的不同,尚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又有兼毒、兼瘀、兼水之差异,还有瘀热、瘀毒、寒瘀、伤阴之变,当灵活对待。

黄疸在现代医学中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胰腺疾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部分患者病机复杂,治疗棘手,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迅速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

中医经典对于黄疸的论述历史悠久、基础深厚,施治方法丰富且繁杂,通过内外兼治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症状等奇效,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①内治:始于汉代的经方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血府逐瘀汤等沿用至今,针对不同证候个体化治疗,可提高疗效、快速缓解症状;此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及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时方和自拟方,如:茵陈术附汤、柴胡疏肝散等,以及中成药苦黄、茵栀黄等,在治疗黄疸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肠道吸收津液、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而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能够将气血津液沿经脉散布全身,并经肺气作用输注于心脉,将药物输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灸法:采用中脘穴配内关穴或中脘穴配足三里交替隔姜灸;或取双侧肝俞、足三里、太冲、三阴交,对于治疗黄疸有良好疗效。

中药熏洗:在药浴的过程中存在药物的吸收和水温的刺激,因而具有药物疗法和水温刺激的双重疗效。通过药浴,药物有效成分可透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或通过经脉、络脉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常以赤小豆、茵陈、石决明、野菊花、桑枝、桑叶、青皮等药物加减化裁;对于皮肤瘙痒患者则以消风散加减。

针刺:热重于湿型,针刺胆俞、太冲、阳陵泉、内庭、阴陵泉,用泻法;湿重于热型,针刺水分、太冲、公孙、太白、阴陵泉、地机、脾俞、期门,以泻法为主;寒湿阻遏证,针灸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关元、气海、天枢,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