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生命接力第一棒
“喂,阮主任,我这有个告病危的小孩,诊断为麻疹合并喉炎、呛咳厉害、呼吸困难、喘气明显,经儿科和耳鼻喉科的会诊请求立即转院!”26日23点50分,刚进入梦乡的阮连国接到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周天彤的电话,他条件反射式“噌”地坐了起来,通过电话初步了解了患儿基本情况。
23点58分,阮连国联系医务科,将情况上报。
0点13分,阮连国向张定宇院长请示,请求院方120救护车支持。
0点50分,接到随州市中心医院周主任电话,患儿20分钟前气促抢救,目前情况稳定,可以转院,阮连国才松了一口气,“使命完成了第一步!”
临危受命第二棒
0点37分,由于孩子情况危急,又是一位麻疹的小婴儿,考虑到120医护人员对重症感染性疾病专业知识的不够,张定宇院长立即通知小儿感染性疾病科资深专家文丹宁,要求其立即做好出车准备。
“好!我马上做好准备,随时出发”文丹宁主任接到张院长电话后,立即与随州中心医院周主任进行了沟通,了解孩子的病情,并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与指导。之后,文丹宁与急诊科黄伟主任取得联系,确定出发事宜。
事出紧急第三棒
0点30分,在家休息的急诊科主任黄伟接到张定宇院长的电话,要求出动120负压救扩车前往随州,转诊一位麻疹小患儿,张院长指示:“第一,全力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第二,路上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0点40分,黄伟主任报备市120指挥中心,出车获批,并通知120工作人员做好出车前准备。
1点10分,黄伟主任从家中赶到医院,指挥120工作人员进行出发前最后的检查核对,“心电监护仪、氧气正常,急救药物正常,车已全面消毒,油量充足,车况正常!”“好,上车,准备出发!”经过核对与检查,负压救护车正式于1点20分从院内驶出。
此时120救护车当班的司机糜鹤峰、医生侯涛及52岁的护士刘红玉已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出了8趟车,行程已达247公里,未来得及多做休整的他们又匆匆踏上了相距170公里之遥的随州。
互相鼓劲迎挑战
医务人员都知道,凌晨2点到3点半,这个时间段是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极易陷入睡眠。对于此次担任120急救司机的糜鹤峰,大家内心都很担心,在高速上行驶,既要保证人员安全,又要保证快速到达,还要和睡眠作斗争,这无疑是一次挑战。
“今天跑了几趟?”“都是些什么病人?”“这条路是哪条道?”为了提高司机的注意力,保证路途安全,坐在前排的文丹宁及护士刘红玉互相跟司机讲话,时不时放音乐,时不时聊个天,时不时讲个笑话······
4点半,救护车平稳的停在了随州市中心医院的门口。提前联系好的周天彤主任正在门口焦急等待,来不及寒暄,文丹宁在周主任的带领下径直来到患儿病床前,挂着营养针的圆圆体温是39.4℃,情绪比较烦躁。经过15分钟的检查病情,与管床医生进行交接等一系列工作后,圆圆被送上了救护车,返回武汉。
回院急救与时间赛跑
4点45分,圆圆坐上了返程的救护车,医护人员一直紧张的监护着他,途中因氧饱和度不高,出现了一次呛咳,父母又紧张起来,“医生,求求你救救他!我孩子才7个月大,都好几天没吃了,一个劲的呛奶!吃什么吐什么!”有经验的文主任经过简单处理后,为圆圆带上氧气罩,情况逐渐稳定。
文主任这才对父母进行解释与指导:“圆圆目前有喉炎的症状,所以喝水、喝牛奶都容易呛咳,在喂养时注意不要吃流质,要吃稍硬的;避免用奶瓶,改用勺子,慢慢喂,一小口一小口的喂;注意咳嗽、哭闹的时候就不要喂;要保持耐心和细心······”
6点45分,救护车抵达医院。圆圆被立即送往早已准备就序的感染性疾病科儿童ICU病房内,进行一系列的生命体征测、抢救及检查措施。
一场生命的接力赛终于胜利······
链接:
负压救护车 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有车外流向车内,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车上还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全套抢救设备,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这在普通救护车上是难以想象的,主要用于危重病人和传染病等特殊疾病的抢救。据悉,武汉市总共只有5台负压救护车。